第九十四回(上)
關燈
小
中
大
第九十四回(上)
【螟蛉子悲情說來歷】
蔣毅道:“那年楚王覆位,到金陵來,我帶你大哥覲見,王爺一眼就認出了他。可見只要有心人打聽,得知真相也容易。李孚身邊那麽多人,想必誰知道往事,想出這個計策,挾持中兒誘使你大哥進廬州,逼迫他與太傅聯絡……”
嘆息了一聲:“本來,這也確實是個通天的法子。不料李孚害人害己,你大哥如此烈性,反與他同歸於盡,早早就結束了叛亂,早日還民以太平,固然是你大哥的功德,可知…也是天意罷!”
允中道:“我和大哥在廬州,被軟禁在一個叫做遜齋的地方。墻壁上掛著兩副畫像,一個是唐主李煜,一個就是太祖皇帝,太祖畫像和大哥面目十分相像。大哥也說過,是因為李孚誤認他是皇室子孫,才把我們挾制到了廬州,大哥心裏早都清楚的,只是不願意我摻和進去,才沒說實情。”
蔣銘此時心中豁然,又是悲傷,又是感佩……一時五味雜陳,無從說起。父子三人默然了好一會兒。蔣銘忽然想起來:“當年送大哥的親生母親來家的,應該就是鳳棲山上韓世峻韓師父?”
蔣毅頷首:“就是他。這次他跟著中兒扶靈回來,我和他會面,說起許多舊事。讓禥兒他們三個孩子也都拜見了,韓將軍說起那時你們去鳳棲山,他問過你家裏情形,所以都知道。只可惜,他趕到廬州時,你大哥已經……竟是無緣一見。”
蔣銘心中感慨萬千,應道:“他必是一直牽掛著,大哥去石州時和我說過,前年韓師父來了金陵,和大哥在路上見過一面,應該是韓師父想見大哥,特意來的。”便將那年去山上和韓世峻見面的事簡略說了。
心下忽想到,自己的母親是當年周大娘的身邊人,一定也知道此事,所以不能輕易離開蔣家,只怕當初正因為此事才嫁給了父親,之後才有了自己。此外,還有陳安,虞先生,乃至陸廷璽,這些當年舊人,應該都是知情的。想開口問,又覺得沒必要,便罷了。
蔣毅從木匣中拿出青釭劍來,撫摸劍鞘:“這把劍,是三年前王爺派人從京裏送來,賞賜給你哥哥的,前時我把它連同玉佩、這封信,都讓陳安送去了汴京,交予太傅,太傅看過之後,又讓他帶回來了。王爺口諭,這口劍和這枚玉佩既已給了你大哥,就是蔣家的物事,由咱們自行處分,與他無幹了。”
蔣銘默然。接過青釭劍,撤身抽出劍刃,依舊是冷湛湛一痕秋水,上下觀瞧,道:“李孟起竊取青釭劍,最後,他也是用這把劍自盡的。端底是因果報應不爽,好比李孚要害大哥,反害了自己一樣,一切好像冥冥中早已註定。”
蔣毅更是感喟:“你大哥文武雙修,自幼便是庸中佼佼,只因身份的緣故無法施展抱負,心中抱憾。如今為國捐軀,我雖是悲慟,可每嘗想到,這麽著也算是他畢生心願得以成全,心下倒覺安慰許多。我給太傅寫信,再三懇請他向聖上陳情,謝絕朝廷表彰賞賜。我想,此事固然是家門榮耀,卻只怕張揚出去,又有人提起從前的事來,不免招惹物議,甚或影響禥兒的將來,於你們兄弟的前程也怕有礙,所以…,不如默默無聞,這麽過去也罷了。”
蔣銘聽說這話,略想一想,點頭道:“父親所慮的極是。”
將劍收鞘放好,鄭重放回匣中。道:“這是古劍,又是名劍,收藏在家,可作為傳家鎮宅之寶。這玉佩,我的意思,還是給禥兒留著吧。”
蔣毅嗯道:“我也是這個意思。”卻看允中在那裏出神:“中兒想什麽呢,怎麽不說話?”
允中回過神來,陪笑道:“我……我在想大哥的事,這些事全憑父親和哥哥做主,我沒什麽主意。”
蔣銘看他神色有些奇怪:“怎麽?你是不有什麽事瞞著我們呢?”
允中笑說:“沒有,我怎麽會?”卻又看了一眼蔣毅,垂下頭,咬了咬嘴唇。
蔣毅示意蔣銘把木匣收起,原樣放到書櫥格子上。坐下了,往椅背上一靠:“是不是聽說這些事,中兒想起什麽來了?”
這話落在蔣銘耳裏,不過是父子之間家常話罷了,卻看允中站在那裏神色不定,怯生生看了一眼蔣毅,垂下頭不作聲,少頃又擡頭看了看,卻又低下了頭。
蔣銘奇道:“你這是怎麽了?”
蔣毅也看他,伸手撫了撫桌案,沈吟說道:“看來你的確心裏有事,我不過隨口問問。這麽多年過去,有什麽事都不要緊了。想說不想說,也都隨你。”
允中聽見這話,擡頭低低叫了聲:“父親!”頓了一頓,便將身子矮了下去,跪地磕了個頭:“兒子不孝。兒有事欺瞞父親母親多年…”
蔣銘見此不覺怔了,望望父親。蔣毅倒似不意外,面色平靜看著允中。
允中含愧道:“兒子本來並不姓蘇,其實姓孟。”
蔣毅略皺了皺眉:“姓孟?是哪裏的孟氏,就是廬州本地的麽?”允中回道:“兒是川蜀孟氏。”
蔣銘插口問:“我記得當年你說是廬州姓蘇的,家人因兵亂都沒了。怎麽卻是說了謊的?”
蔣毅點了點頭,溫言道:“你起來說話。”
允中立起來,回道:“兒子是川蜀孟氏一族,這是幼時先父告訴的,所以牢記在心。先父本在綿州,為了躲災避禍,與一個老家人到了海州。孩兒便是在海州出生的。先父母都是善良慈和之人,對孩兒甚是疼愛。一家人和樂度日。”
“兒子六歲時,趕上李順做亂,一群賊人不知為何闖入家中,要父親與他們一塊做什麽事,先父不肯從賊,趁晚間看守不嚴,命家人鄭奉帶著孩兒逃了出來。孩兒的生身父母,都被那些賊人害死了……”
說到此處,想起那夜倉皇辭別了爹娘,跑不多遠,回頭就看到家中起火……生離死別之際,摧肝裂肺之時,盡皆歷歷在目。一時哽咽不能言,終是流下淚來。
蔣毅看著心酸:“記得那日見到你是在路上,是和家人失散了麽?身上的傷又是從哪兒來的?”
允中抹去淚水,接著道:“孩兒逃出時,父親命鄭奉帶我投奔廬州外祖家,可是我倆到了那裏,整個村子已被亂兵搶劫一空,外祖一家早已不知去向。鄭奉想起他在揚州有個相熟的人,要帶著孩兒前去投奔。走到潤州,不幸患了傷寒,我倆困在客棧裏,舉目無親,鄭奉後來不治死了。那家客店主人答應幫我料理鄭奉的後事,把我身上財物都霸占為己有,背地裏……背地裏卻把我賣給了一個閑漢,那人竟是個做賊為生的,日夜打罵,逼我偷盜人家財物,孩兒雖小,也知道那是不該行的事。一日趁著那人睡著,偷偷逃走,想再回廬州尋覓外祖下落,卻又不認得路,又怕再遇到那些惡人,不敢在人多的地方行走,天寒地凍,不知怎麽就在雪地裏暈倒了…後來就遇到了爹娘。”
這些事情他深埋在記憶之中,無事時回憶一遍,所以講的十分順暢,亦不覺如何傷感。又道:“孩兒從家出來時,先父再三叮囑,不可對人說是川蜀孟氏,恐怕招致殺身之禍。故此孩兒沒敢講實話。及至後來,爹娘待我極好,我怕知道了實情,怪罪孩兒欺瞞,就更不敢說了…”
又跪下叩了個頭:“孩兒蒙受爹娘救命之恩,養育大德,粉身難報,卻一直欺瞞爹娘,實在是不孝不義,請父親責罰。”
蔣毅沈吟道:“你外祖可是在廬州三河鎮,名諱一個綸字的蘇老員外麽?”
允中一驚:“是三河鎮不假,但是外祖名諱,孩兒不曾記得。爹爹如何知道?”一面說著,已經想到必定是蔣毅派人尋訪過了。
果然蔣毅道:“我平白多了一個兒子,怎麽不查仔細?那時聽你說了,我就派陳安去三河鎮查訪,蘇家確實遭到兵亂沒人了,也打問出來,他家裏並沒有你這樣一個孩子,那時還以為找錯了,或是,”笑了一笑,“或是什麽緣故你不肯說。”
允中愧赧道:“總歸是兒子的罪過,兒子做錯了,辜負父親母親多年恩養疼愛,如今慚愧無地,請父親重重責罰,兒子才得心安。”
蔣毅淡淡一笑:“這又算什麽罪過?你小小年紀,就知道什麽當為,什麽不當為,也知道保身,這是你聰慧之處。你輾轉落在這裏,也是咱們父子緣分至此。快起來吧。”
允中這才立起身來,又道:“兒子還有一句話,想跟父親說。”
蔣毅:“你說。”
允中道:“兒子本來無心仕途,只想陪伴在爹娘身邊,這次得以保全性命,全是大哥舍命相救。所以兒情願從此在家料理家務,侍奉父母終老。真心不願科考舉業,請父親成全兒的心願。”
蔣毅沈吟不語。忽然問:“你說你是川蜀孟氏,莫非,與後蜀秦國公是同族麽?”
蔣銘聽見這話,不覺吃了一驚,因蔣毅說的秦國公指的便是後蜀國主孟昶,當年趙匡胤打下後蜀,孟昶帶全族人口作為戰俘東遷至汴京,後來就死在了汴京。
允中思忖搖頭:“兒子那時年紀幼小,只記得姓孟,叫做孟允中,其他的都不記得了,不敢亂說。”
蔣毅嗯了一聲,想想又道:“咱們蔣門乃仕宦之家,你大哥當年不走仕途,緣故你也知道,你倒不須如此。這事以後再說吧。”
允中還想說什麽,看蔣毅好像不願再說這話題,就住了口。
蔣銘望著允中半晌,微微冷笑了一聲:“看不出,這麽大事你瞞了十來年,你這瞞人的功夫可是比我強多了。”
允中聽他奚落自己,就把頭低了,不言語。蔣毅嗔怪地看了蔣銘一眼,卻也笑了,向允中道:“從此以後,這些往事盡可放下,不必再提了。”允中應喏:“是,兒子知道了。”
又過兩日,蔣銘帶著家人寶勝,下泉盛鄉來。已是九月深秋季節,一路冷風襲人,寒霜遍地。因出發的遲,到老宅時天色已近黃昏。院裏院外各樣草木花朵大都雕萎,卻有靠墻一大叢菊花灼灼盛放,姹紫嫣紅,雲絲漫卷,開得恣意非常。
李勁前幾天就回來了,和李媽媽一道出來,迎進屋裏。李媽媽端詳蔣銘,又是歡喜,又是難過:“哥兒去了這麽長時間,吃苦了。倒是沒瘦,身子強健了,卻是黑了許多。”
連忙備飯,吃過了飯,大家說話。不免又提起蔣鈺,傷感了一回。蔣銘自從聽父親講了哥哥身世,心內傷痛倒是緩和了許多。問李媽媽:“這兩年媽媽身體還好吧?”
李媽媽收了悲傷,露出笑容:“好,自那年周姑娘給看好了,再沒犯骨節疼,胃口也開了,你看,我比前胖了好些,身上也比從前有力氣了。聽說哥兒這次回來,周姑娘也回應天家去了,她都好吧?”
提到雲貞,蔣銘心中升起一股柔情,含笑說:“她都好著呢,虧得媽媽惦記。等以後再來南邊,我請她來看媽媽。”
李媽媽滿面歡喜:“那可是好了,只怕我生受不起。這二年我總想她,還有她身邊桂枝姑娘,也是個好伶俐的姐姐,招人喜歡的……”說一會話,看天色晚了,歇息,一宿晚景不提。
次日,蔣銘帶上李勁,擔著祭品,往蔣鈺墳上去。天氣甚是寒涼,卻是艷陽高照,晴空萬裏,山坡上到處草木蕭疏,樹葉都變了顏色,赭黃金赤,風一吹,颯颯地翻卷出斑斕耀目的色彩,蒼松翠柏益發郁郁蒼蒼。
蔣銘在墳前奠了酒,拜了幾拜,跪在那裏燒化紙錢。想與哥哥說些什麽,回憶舊事,一幕幕在眼前掠過,手足之情無法言說,如今那人卻在墳塋之中,此生再不得見了。不由得痛徹心腑,淚如湧泉,哽咽不能言語。李勁也在一旁哭得說不出話來。
蔣銘告道:“大哥泉下有知,從今往後,弟一定盡心孝順父母,奉養長嫂,教育侄兒們長大成人。大哥盡可放心吧。”又在菱歌墓前也燒化祭奠了,哭了一回。才與李勁慢慢走回家來。
本來下午想要去看虞先生的,因上墳回來遲了,又哭的眼睛紅紅腫腫,渾身空虛無力,就沒去,吃過飯倒頭大睡。
次日早上收拾了東西,蔣銘騎馬,李勁和寶勝趕著車子,來看虞先生。走到村口,遠遠望見先生院子門口站著兩個人,衣巾齊整,不是鄉下農人打扮。蔣銘看身影眼熟,正自琢磨,李勁已經叫出來了:“像是武少爺和蕭家哥兒,他們怎麽在這兒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【螟蛉子悲情說來歷】
蔣毅道:“那年楚王覆位,到金陵來,我帶你大哥覲見,王爺一眼就認出了他。可見只要有心人打聽,得知真相也容易。李孚身邊那麽多人,想必誰知道往事,想出這個計策,挾持中兒誘使你大哥進廬州,逼迫他與太傅聯絡……”
嘆息了一聲:“本來,這也確實是個通天的法子。不料李孚害人害己,你大哥如此烈性,反與他同歸於盡,早早就結束了叛亂,早日還民以太平,固然是你大哥的功德,可知…也是天意罷!”
允中道:“我和大哥在廬州,被軟禁在一個叫做遜齋的地方。墻壁上掛著兩副畫像,一個是唐主李煜,一個就是太祖皇帝,太祖畫像和大哥面目十分相像。大哥也說過,是因為李孚誤認他是皇室子孫,才把我們挾制到了廬州,大哥心裏早都清楚的,只是不願意我摻和進去,才沒說實情。”
蔣銘此時心中豁然,又是悲傷,又是感佩……一時五味雜陳,無從說起。父子三人默然了好一會兒。蔣銘忽然想起來:“當年送大哥的親生母親來家的,應該就是鳳棲山上韓世峻韓師父?”
蔣毅頷首:“就是他。這次他跟著中兒扶靈回來,我和他會面,說起許多舊事。讓禥兒他們三個孩子也都拜見了,韓將軍說起那時你們去鳳棲山,他問過你家裏情形,所以都知道。只可惜,他趕到廬州時,你大哥已經……竟是無緣一見。”
蔣銘心中感慨萬千,應道:“他必是一直牽掛著,大哥去石州時和我說過,前年韓師父來了金陵,和大哥在路上見過一面,應該是韓師父想見大哥,特意來的。”便將那年去山上和韓世峻見面的事簡略說了。
心下忽想到,自己的母親是當年周大娘的身邊人,一定也知道此事,所以不能輕易離開蔣家,只怕當初正因為此事才嫁給了父親,之後才有了自己。此外,還有陳安,虞先生,乃至陸廷璽,這些當年舊人,應該都是知情的。想開口問,又覺得沒必要,便罷了。
蔣毅從木匣中拿出青釭劍來,撫摸劍鞘:“這把劍,是三年前王爺派人從京裏送來,賞賜給你哥哥的,前時我把它連同玉佩、這封信,都讓陳安送去了汴京,交予太傅,太傅看過之後,又讓他帶回來了。王爺口諭,這口劍和這枚玉佩既已給了你大哥,就是蔣家的物事,由咱們自行處分,與他無幹了。”
蔣銘默然。接過青釭劍,撤身抽出劍刃,依舊是冷湛湛一痕秋水,上下觀瞧,道:“李孟起竊取青釭劍,最後,他也是用這把劍自盡的。端底是因果報應不爽,好比李孚要害大哥,反害了自己一樣,一切好像冥冥中早已註定。”
蔣毅更是感喟:“你大哥文武雙修,自幼便是庸中佼佼,只因身份的緣故無法施展抱負,心中抱憾。如今為國捐軀,我雖是悲慟,可每嘗想到,這麽著也算是他畢生心願得以成全,心下倒覺安慰許多。我給太傅寫信,再三懇請他向聖上陳情,謝絕朝廷表彰賞賜。我想,此事固然是家門榮耀,卻只怕張揚出去,又有人提起從前的事來,不免招惹物議,甚或影響禥兒的將來,於你們兄弟的前程也怕有礙,所以…,不如默默無聞,這麽過去也罷了。”
蔣銘聽說這話,略想一想,點頭道:“父親所慮的極是。”
將劍收鞘放好,鄭重放回匣中。道:“這是古劍,又是名劍,收藏在家,可作為傳家鎮宅之寶。這玉佩,我的意思,還是給禥兒留著吧。”
蔣毅嗯道:“我也是這個意思。”卻看允中在那裏出神:“中兒想什麽呢,怎麽不說話?”
允中回過神來,陪笑道:“我……我在想大哥的事,這些事全憑父親和哥哥做主,我沒什麽主意。”
蔣銘看他神色有些奇怪:“怎麽?你是不有什麽事瞞著我們呢?”
允中笑說:“沒有,我怎麽會?”卻又看了一眼蔣毅,垂下頭,咬了咬嘴唇。
蔣毅示意蔣銘把木匣收起,原樣放到書櫥格子上。坐下了,往椅背上一靠:“是不是聽說這些事,中兒想起什麽來了?”
這話落在蔣銘耳裏,不過是父子之間家常話罷了,卻看允中站在那裏神色不定,怯生生看了一眼蔣毅,垂下頭不作聲,少頃又擡頭看了看,卻又低下了頭。
蔣銘奇道:“你這是怎麽了?”
蔣毅也看他,伸手撫了撫桌案,沈吟說道:“看來你的確心裏有事,我不過隨口問問。這麽多年過去,有什麽事都不要緊了。想說不想說,也都隨你。”
允中聽見這話,擡頭低低叫了聲:“父親!”頓了一頓,便將身子矮了下去,跪地磕了個頭:“兒子不孝。兒有事欺瞞父親母親多年…”
蔣銘見此不覺怔了,望望父親。蔣毅倒似不意外,面色平靜看著允中。
允中含愧道:“兒子本來並不姓蘇,其實姓孟。”
蔣毅略皺了皺眉:“姓孟?是哪裏的孟氏,就是廬州本地的麽?”允中回道:“兒是川蜀孟氏。”
蔣銘插口問:“我記得當年你說是廬州姓蘇的,家人因兵亂都沒了。怎麽卻是說了謊的?”
蔣毅點了點頭,溫言道:“你起來說話。”
允中立起來,回道:“兒子是川蜀孟氏一族,這是幼時先父告訴的,所以牢記在心。先父本在綿州,為了躲災避禍,與一個老家人到了海州。孩兒便是在海州出生的。先父母都是善良慈和之人,對孩兒甚是疼愛。一家人和樂度日。”
“兒子六歲時,趕上李順做亂,一群賊人不知為何闖入家中,要父親與他們一塊做什麽事,先父不肯從賊,趁晚間看守不嚴,命家人鄭奉帶著孩兒逃了出來。孩兒的生身父母,都被那些賊人害死了……”
說到此處,想起那夜倉皇辭別了爹娘,跑不多遠,回頭就看到家中起火……生離死別之際,摧肝裂肺之時,盡皆歷歷在目。一時哽咽不能言,終是流下淚來。
蔣毅看著心酸:“記得那日見到你是在路上,是和家人失散了麽?身上的傷又是從哪兒來的?”
允中抹去淚水,接著道:“孩兒逃出時,父親命鄭奉帶我投奔廬州外祖家,可是我倆到了那裏,整個村子已被亂兵搶劫一空,外祖一家早已不知去向。鄭奉想起他在揚州有個相熟的人,要帶著孩兒前去投奔。走到潤州,不幸患了傷寒,我倆困在客棧裏,舉目無親,鄭奉後來不治死了。那家客店主人答應幫我料理鄭奉的後事,把我身上財物都霸占為己有,背地裏……背地裏卻把我賣給了一個閑漢,那人竟是個做賊為生的,日夜打罵,逼我偷盜人家財物,孩兒雖小,也知道那是不該行的事。一日趁著那人睡著,偷偷逃走,想再回廬州尋覓外祖下落,卻又不認得路,又怕再遇到那些惡人,不敢在人多的地方行走,天寒地凍,不知怎麽就在雪地裏暈倒了…後來就遇到了爹娘。”
這些事情他深埋在記憶之中,無事時回憶一遍,所以講的十分順暢,亦不覺如何傷感。又道:“孩兒從家出來時,先父再三叮囑,不可對人說是川蜀孟氏,恐怕招致殺身之禍。故此孩兒沒敢講實話。及至後來,爹娘待我極好,我怕知道了實情,怪罪孩兒欺瞞,就更不敢說了…”
又跪下叩了個頭:“孩兒蒙受爹娘救命之恩,養育大德,粉身難報,卻一直欺瞞爹娘,實在是不孝不義,請父親責罰。”
蔣毅沈吟道:“你外祖可是在廬州三河鎮,名諱一個綸字的蘇老員外麽?”
允中一驚:“是三河鎮不假,但是外祖名諱,孩兒不曾記得。爹爹如何知道?”一面說著,已經想到必定是蔣毅派人尋訪過了。
果然蔣毅道:“我平白多了一個兒子,怎麽不查仔細?那時聽你說了,我就派陳安去三河鎮查訪,蘇家確實遭到兵亂沒人了,也打問出來,他家裏並沒有你這樣一個孩子,那時還以為找錯了,或是,”笑了一笑,“或是什麽緣故你不肯說。”
允中愧赧道:“總歸是兒子的罪過,兒子做錯了,辜負父親母親多年恩養疼愛,如今慚愧無地,請父親重重責罰,兒子才得心安。”
蔣毅淡淡一笑:“這又算什麽罪過?你小小年紀,就知道什麽當為,什麽不當為,也知道保身,這是你聰慧之處。你輾轉落在這裏,也是咱們父子緣分至此。快起來吧。”
允中這才立起身來,又道:“兒子還有一句話,想跟父親說。”
蔣毅:“你說。”
允中道:“兒子本來無心仕途,只想陪伴在爹娘身邊,這次得以保全性命,全是大哥舍命相救。所以兒情願從此在家料理家務,侍奉父母終老。真心不願科考舉業,請父親成全兒的心願。”
蔣毅沈吟不語。忽然問:“你說你是川蜀孟氏,莫非,與後蜀秦國公是同族麽?”
蔣銘聽見這話,不覺吃了一驚,因蔣毅說的秦國公指的便是後蜀國主孟昶,當年趙匡胤打下後蜀,孟昶帶全族人口作為戰俘東遷至汴京,後來就死在了汴京。
允中思忖搖頭:“兒子那時年紀幼小,只記得姓孟,叫做孟允中,其他的都不記得了,不敢亂說。”
蔣毅嗯了一聲,想想又道:“咱們蔣門乃仕宦之家,你大哥當年不走仕途,緣故你也知道,你倒不須如此。這事以後再說吧。”
允中還想說什麽,看蔣毅好像不願再說這話題,就住了口。
蔣銘望著允中半晌,微微冷笑了一聲:“看不出,這麽大事你瞞了十來年,你這瞞人的功夫可是比我強多了。”
允中聽他奚落自己,就把頭低了,不言語。蔣毅嗔怪地看了蔣銘一眼,卻也笑了,向允中道:“從此以後,這些往事盡可放下,不必再提了。”允中應喏:“是,兒子知道了。”
又過兩日,蔣銘帶著家人寶勝,下泉盛鄉來。已是九月深秋季節,一路冷風襲人,寒霜遍地。因出發的遲,到老宅時天色已近黃昏。院裏院外各樣草木花朵大都雕萎,卻有靠墻一大叢菊花灼灼盛放,姹紫嫣紅,雲絲漫卷,開得恣意非常。
李勁前幾天就回來了,和李媽媽一道出來,迎進屋裏。李媽媽端詳蔣銘,又是歡喜,又是難過:“哥兒去了這麽長時間,吃苦了。倒是沒瘦,身子強健了,卻是黑了許多。”
連忙備飯,吃過了飯,大家說話。不免又提起蔣鈺,傷感了一回。蔣銘自從聽父親講了哥哥身世,心內傷痛倒是緩和了許多。問李媽媽:“這兩年媽媽身體還好吧?”
李媽媽收了悲傷,露出笑容:“好,自那年周姑娘給看好了,再沒犯骨節疼,胃口也開了,你看,我比前胖了好些,身上也比從前有力氣了。聽說哥兒這次回來,周姑娘也回應天家去了,她都好吧?”
提到雲貞,蔣銘心中升起一股柔情,含笑說:“她都好著呢,虧得媽媽惦記。等以後再來南邊,我請她來看媽媽。”
李媽媽滿面歡喜:“那可是好了,只怕我生受不起。這二年我總想她,還有她身邊桂枝姑娘,也是個好伶俐的姐姐,招人喜歡的……”說一會話,看天色晚了,歇息,一宿晚景不提。
次日,蔣銘帶上李勁,擔著祭品,往蔣鈺墳上去。天氣甚是寒涼,卻是艷陽高照,晴空萬裏,山坡上到處草木蕭疏,樹葉都變了顏色,赭黃金赤,風一吹,颯颯地翻卷出斑斕耀目的色彩,蒼松翠柏益發郁郁蒼蒼。
蔣銘在墳前奠了酒,拜了幾拜,跪在那裏燒化紙錢。想與哥哥說些什麽,回憶舊事,一幕幕在眼前掠過,手足之情無法言說,如今那人卻在墳塋之中,此生再不得見了。不由得痛徹心腑,淚如湧泉,哽咽不能言語。李勁也在一旁哭得說不出話來。
蔣銘告道:“大哥泉下有知,從今往後,弟一定盡心孝順父母,奉養長嫂,教育侄兒們長大成人。大哥盡可放心吧。”又在菱歌墓前也燒化祭奠了,哭了一回。才與李勁慢慢走回家來。
本來下午想要去看虞先生的,因上墳回來遲了,又哭的眼睛紅紅腫腫,渾身空虛無力,就沒去,吃過飯倒頭大睡。
次日早上收拾了東西,蔣銘騎馬,李勁和寶勝趕著車子,來看虞先生。走到村口,遠遠望見先生院子門口站著兩個人,衣巾齊整,不是鄉下農人打扮。蔣銘看身影眼熟,正自琢磨,李勁已經叫出來了:“像是武少爺和蕭家哥兒,他們怎麽在這兒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